图片沪深策略沪深策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4.驱冯定甘
中原大战,应该来说是西北王的冯玉祥,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新桂系李宗仁,晋绥军阎锡山。还有一个老巢,而他却一战毁所有!
其中最可惜的是甘肃!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中原大战前夕,冯玉祥想和蒋介石一战定乾坤。
当时,孙连仲认为,甘肃情况复杂,应该留下得力部队,用来震慑。
冯玉祥回复道:胜则在江南组织政府,败则不惜同归于尽。
结果,中原大战一败涂地。
冯下野后,先到山西汾阳隐居,又到泰山休养
宋哲元在战后被张学良收编,后改编为第29军,麾下有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佟麟阁等,卢沟桥事变时,驻防平津的就是这支部队。
其他如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吉鸿昌、马鸿逵、杨虎城、庞炳勋等,投靠了蒋介石,有的中央化,有的独霸一方,继续活跃在军政舞台上。
鹿钟麟、刘郁芬、孙良诚、张维玺、过之纲等,或暂时隐退,或退居二线。
老冯这边基本上告别了政坛和军界,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再也不复当年之勇!
至于西北军的地盘: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甘、青、宁没有西北军坐镇后,基本成了马家军的天下。
此时的马家军大致分为两部:
一部为驻防青海的马麟、马步芳;
另一部为驻防宁夏、甘肃的马鸿宾、马鸿逵兄弟。
其中甘肃马家军势力最大。
甘肃马家军的邻居陕西,则成了杨虎城的地盘。
冯玉祥这个西北王,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里!
西北军瓦解后,驻兰州的雷中田旅,既无力镇住甘肃局面,又压制不了地头蛇马家军,更无力对抗蒋介石势力强势介入甘肃。
就如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为了保住军队,雷中田投向南京,接受改编!
于是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任命原宁夏省主席马鸿宾,为甘肃省代主席。
将雷中田旅,改编为中央陆军新编第八师。
听说,雷的师长还是他曾命小老婆,携款10万元,找宋美龄活动得来的。
马鸿宾来到兰州上任的时候,由于不想和甘肃的实力派关系紧张,所以就带了三个营的兵力进入兰州。
其他部队都驻守在兰州郊外,马鸿宾身边,只有少数的卫队。
为了将甘肃中央化,南京派马文车、严尔艾、谭克敏、刘秉粹四人,为观察员到甘肃。
其中以马文车为国民党甘肃党部特派员,对马、雷及甘肃省政府,进行监视。
马鸿宾之所以能出任甘肃省代主席,是西北前辈马福祥(叔侄关系)向蒋介石推荐的。
图片
马福祥
马鸿宾和雷中田一个是主席,一个是师长。
两人分属不同派系,加之马主席能力平平,镇不住麾下骄兵悍将。
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很快就矛盾爆发。
当时,甘肃四大阵营,鼎足而立:
1.中央势力以马文车同志为旗手;
2.何应钦麾下则由谭克敏视察员与禁烟总办王廷翰勾结,共推王为领袖;
3.冯玉祥一派则以民政厅长李朝杰为首;
4.立场摇摆的省政府主席马鸿宾一派,要自立门户。
5.而甘肃境内军事力量以雷中田部最为强大。
马鸿宾和雷中田失和,没逃过南京派来的观察员的眼睛。
四名观察员不仅是带着眼睛和耳朵来的,也是带着野心来的。
谁都想浑水摸鱼,分一杯羹!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中,严尔艾、谭克敏倾向于马鸿宾,马文车、刘秉粹倾向于雷中田。
尤其是马文车,曾历经过辛亥革命和北伐,看到周边的同事,大多大权在握,一直就想主政一方!
敌人的敌人,可以做朋友。
于是,马文车找到了雷中田!
马文车不断在雷中田和马鸿宾之间拱火,好坐收渔翁之利!
马鸿宾和雷中田明争暗斗,也引起了隔壁新晋的陕西王杨虎城的注意。
杨虎城是陕西本土势力,曾是国民三军系统,后归附冯玉祥。
冯待人苛刻,老拿他这个杂牌当炮灰,心生不满,于是一气之下投靠了蒋介石。
在蒋唐战争、中原大战中,他敢打硬仗,出了大力,特别是抄了唐生智司令部,事后蒋介石论功行赏,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主席。
杨虎城知道,他不是老蒋的嫡系,执掌陕西不会长久,迟早会被老蒋收割、吞并,不然就是成为老蒋围剿“红军”的炮灰。
于是,蒋介石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绝不能坐以待毙,不然轻则地盘不保,重则小命不保!
最好的办法就像东北少帅一样,成为一股无法摆脱的大势力!
放眼全国,唯有向西北发展,扩张地盘,壮大实力。
这心态和韩复渠等投降老蒋的杂牌军阀,如出一辙!
借机做大,尾大不掉!
一旦割据整个大西北,打通与苏联的联系,蒋介石就很难吃掉自己了。
陕西的隔壁是甘肃,也是目前势力最弱的地方!
机会很快来了。
当时,老蒋主力在围剿红军,无力摆平甘肃乱局!
1931年6月,蒋介石任命杨虎城出任洛阳行营主任(后改潼关行营),名义上“承总司令之命,统理西北一切军令军政事宜”。
这和当年老冯被北京政府任命西北边防督办差不多!
这意味着蒋介石把整个西北的事务,都交给杨虎城全权处理。
这也就给了杨向西北扩张的合法身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时,马鸿宾和雷中田争斗,就是一个契机。
杨虎城想驱虎吞狼,利用雷中田扳倒马鸿宾,然后借机出兵平叛,一举扫荡地头蛇,拿下甘肃。
于是,他也向雷中田派出了代表,密谋合作倒马。
风云际会,政变爆发!
1931年8月4日,南京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改组甘肃省政府,任命马鸿宾等9人为省政府委员,以马鸿宾为主席。
马鸿宾自然是最满意的,他终于从代主席转正了。
马文车不满意,他只是委员之一,没有实职。
更可气的是,比他身份更低、资历更浅的另一个视察员谭克敏,不仅也是委员,还被任命为财政厅长。
雷中田更不满意,他连委员都没捞到一个。
雷中田和马文车怀疑,这次中央改组甘肃省政府,是马福祥在背后用金钱运作。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人因此对马鸿宾更加不满。
一直关注甘肃局势发展的冯玉祥,觉得起事时机已然成熟。
于是派代表持亲笔信赶赴兰州,指示雷中田准备发动军事政变,干掉马鸿宾,夺回甘肃这个大西北根据地。
然后重振旗鼓,与蒋介石逐鹿中原。
雷中田与冯玉祥加紧密谋。
在各方支持下,政变爆发!
8月25日,雷中田和马文车突然发难,调兵关闭兰州城门。
他们一面派人捉拿马鸿宾,一面调动军队,进攻马鸿宾驻兰州的部队。
当时,马鸿宾到省政府开会, 雷中田即派手枪队围捕。
马及时察觉了雷的行动,从后院翻出墙外,到省公安局局长高振邦处隐藏。
马鸿宾逃不出去,又不忍地方遭战火摧残,主动向高振邦投降了。
高振邦是雷中田下面的一个旅长,兼任兰州警察局局长。
图片
马鸿宾
为什么要向高振邦投降呢?沪深策略
因为高振邦与马鸿宾的儿子是把兄弟,两人关系很好,选择向高振邦投降,可以获得保护。
马鸿宾还是聪明,不然小命不保!
果然,高振邦没有为难马鸿宾,好吃好喝软禁着。
后来冯玉祥和雷中田都主张杀了马鸿宾,但高振邦拒不交出,甚至不惜与雷中田翻脸。
冯玉祥为避免内部分裂,才打消杀马的想法。
兰州各界人士恐祸及平民,都希望和平解决。
很快,雷中田和马文车搞了个甘肃省临时政府。
以马文车、雷中田等13人为委员,其中马文车任省政府主席兼教育厅长,雷中田任甘肃省保安司令。
马文车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省主席。
马家军立马报告老蒋!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此时,蒋介石既要对付江西方面,又要应付广州方面,无力顾及甘肃。
另一方面,雷中田和马文车在通电中,只说了反马鸿宾,没有公开反蒋。
他们没有公开宣示反蒋,这同他们的内外处境是有关的。
此时甘肃内部“经济万分缺乏”,外部青海“二马”的态度尚不明朗。
蒋介石不便发作,只是命令马车文:
限文恢复马主席自由,行使职权。
早先,蒋介石在任命马鸿宾为甘肃省政府委员之际,特意派密使转达给马文车:“此决定陕西方面全然不知,且幕后推手意在制衡陕西。”
故而,蒋介石对马文车的行为大为光火:“马氏(即马文车)实乃不明事理,满脑子只想捞取官职,着实令人不悦。”
意思就是,看到电文后,立即放了马鸿宾主席,让他行使职权。
当时两广事变,老冯战队广东的胡汉民,和南京政府对抗!
广州政府直接任命雷中田为甘肃驻军总司令、马步芳为甘肃陆军第五师师长。
蒋介石获悉后,深感“甘肃局势犹如烫手山芋,难以捉摸”。
于是把甘肃事务甩给了杨虎城。
杨虎城是潼关行营主任,解决雷马事变是其分内之事。
拿到授权后,杨虎城要求马文车释放马鸿宾,恢复其职务。
马文车称已将马鸿宾放了,只是马鸿宾难以服众,无法恢复其职务。
杨虎城就是希望马文车抗命,不抗命,怎么把事情搞大?
怎么向甘肃派兵?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雷马二人也不敢把事态扩大,毕竟两人势力不大,西北马家军很强悍!
11月,就在雷马事变各方僵持不下的时候,蛰伏于四川的吴佩孚,出来带节奏了。
在四川军阀邓锡侯的鼎力相助下,竟“扬言借道甘肃、陕西,奔赴北平”,实则意在趁机进军甘肃。
北伐战争中,吴佩孚势力覆灭,吴带领少数亲信卫队逃到四川,投靠了军阀杨森。
吴佩孚是烈士暮年,宣称入川游历,不问政治,摆出一副退出江湖的姿态。
实际上壮心不已,一直关注着政治动向,谋划东山再起。
雷马事变后,吴佩孚以游历为名,来到了天水,表示愿意调停甘肃各势力之间的矛盾,可以借机做大!
雷中田等人,由于未能获得粤方强有力的支援,“遂萌生了借助吴佩孚在西北另辟蹊径的念头”。
马文车、雷中田、高振邦三人势力太弱,经过激烈争论,决定迎接吴佩孚来兰州——这仨人影响力有限。
他们需要借助“孚威上将军”的号召力,整合、震慑西北地方势力,打破僵局。
冯玉祥得知此事后,大呼不妙,他急电雷中田:快点把吴佩孚搞走,吴佩孚不来还好,他一来就会把蒋介石的军队招来,到时候大家都完了。
雷中田回电表示:来不及了,大家都同意迎接吴佩孚,迎接的人已经出发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杨虎城听后大喜,立马告诉蒋介石:老吴来甘肃,到处封官许愿,趁乱割据,请示蒋要不要把吴佩孚扣押进京发落(暗示想派兵入甘)。
蒋介石指示杨虎城,严密监视即可,不必扣押(暗示反对派兵入甘)。
就这样,吴佩孚于11月7日来到兰州。
在吴佩孚的斡旋下,马鸿宾与雷、马二人达成了协议——雷、马释放马鸿宾,马鸿宾带领部队回宁夏(宁夏是马鸿宾的地盘),吴佩孚担保,马鸿宾回去后不对雷、马采取军事行动。
吴佩孚三言两语就调停了雷马事变,威望蹭蹭往上涨,开始为自己造势,为复出大造舆论。
冯玉祥对此忧心忡忡,他苦口婆心告诫雷中田:马鸿宾万不可放,吴佩孚是祸害,你们和他搞在一起,这是自掘蚊墓。
然而,事情已成骑虎之势,脱离了雷中田等人的掌控,众人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11月15日,马文车、雷中田、高振邦等人,以甘、青、宁、新、川五省军政要人的名义发了一份通电,主张“拥吴坐镇西北,以解中央后顾之忧”。
这份通电一出,雷马事变性质就变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雷马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几次请令出兵甘肃,都被蒋介石驳回了。
然而,雷、马等人公然拥吴佩孚出山,这是“前朝余孽”,老蒋龙颜大怒。
一场军事战争无法避免!
陕西的杨虎城,青海的马麟,为援救马鸿宾,挥兵挺进甘肃。
孙蔚如第十七师,以及马家军的马鸿宾大兵压境。
杨虎城的小九九,蒋介石心知肚明。
他让马鸿宾也出兵甘肃,就是为了防止杨虎城独占甘肃。
二虎相争,才便于中央从中操控。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不过,马鸿宾只派了少量部队配合进攻,甘肃并没有形成二虎相争的局面,这为杨虎城控制甘肃创造了条件。
中央下达讨伐令后,甘肃地头蛇们,如陈珪璋、鲁大昌等,一改虚与委蛇的态度,纷纷接受了蒋介石的委任,充当带路党,配合陕军进攻雷中田。
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锤。
在陕军、马家军、甘肃地头蛇的围攻下,雷中田节节败退。
12月7日,雷中田因主力损失殆尽,抛弃残部,逃往四川。
大兵压境下,马文车、吴佩孚仓促撤离,经宁夏、包头,逃往北平。
当时,吴佩孚跑路经过宁夏时,马鸿宾请示马福祥怎么处理。
马福祥指示道:吴佩孚此次有负国家,有负地方,但以私交而论,如果吴佩孚到宁夏,还是要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吴佩孚这才顺利逃走。
雷马事变到此就算结束了,但它的余波仍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孙蔚如率军进入兰州,组建了甘肃省政府临时维持委员会,自任委员长,杨虎城在积极运作,为控制甘肃做准备。
两人想把生米做成熟饭,逼蒋介石承认陕军控制甘肃这个既成事实。
蒋介石什么段位,能让杨虎城得逞?
于是巧妙布局,将甘肃省政府主席一职授予了邵力子。
孙蔚如为甘肃宣慰使。
宣慰使是个临时性差事。
蒋介石是想告诉杨虎城:陕军入甘是临时性的,不要有非分之想。
杨虎城虽然控制了甘肃很多地方,并在重要岗位上安插了大量自己人,但终究没能吞下甘肃。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再往后,时间站在蒋介石这边,只要蒋介石腾出手来(需应对红军、日本以及广州方面),肯定会加强对甘肃的控制,挤走杨虎城的势力。
1933年,杨虎城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蒋介石命令“天子门生”胡宗南率领中央军第一师开进甘肃。
这也奠定了未来与彭大将军鏖战西北的西北王胡宗南的基本盘。
不过,他崛起前,西北王是老朱。
以军人出身的朱绍良为甘肃省主席。
胡宗南和朱绍良入甘,改变甘肃力量对比,震慑了西北群豪。
在中央军的威逼下,入甘陕军陆续撤出甘肃,退回陕西,杨虎城安插在甘肃的人,相继被清理。
1934年8月,随着甘肃省政府秘书长杜斌丞去职,杨虎城势力基本被排挤出甘肃。
这里说下,雷马事变的主角,雷后来投日当了汉奸,解放时被处决!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作为一场政治博弈,显然雷马事变的最大赢家是蒋介石,甘肃正式并入南京政府版图!
而朱绍良、胡宗南从此威震西北!
就是可惜了杨虎城、孙蔚如沪深策略,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